培育核心素养,贯彻美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25 19:41:25 | 来源: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
——精品儿童先锋实验剧《哪吒》登陆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首播

在“双减”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将戏剧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之后,素质教育及青少年“美育”开始逐渐推动及落地。顺应形势,2023年10月,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科教视界》栏目精心打造的综合型青少年美育实践节目《凤飞梦想》剧场正式登场,一部扎实而精心制作、同时也是耳目一新的原创儿童先锋实验剧《哪吒》,成为栏目为艺术及戏剧教育爱好者献上的强力第一弹。


本次登录展播的儿童剧《哪吒》,具有独特而与传统儿童剧明显区别的风格。剧目由大小手儿童剧团全力打造,在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哪吒》的基础内容之上进行了原创式改编,并在剧目表现形式上,借鉴了先锋剧和实验剧的形式,抛弃了传统客观写实的戏剧形态,在精心打造的舞台时空下,采用抽象化、虚拟化的手法去表现特定的主题,创造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儿童剧的创新尝试:弱化服化道,通过角色细节及情绪构建饱满人物画像。
本次的《哪吒》剧目,整剧过程没有任何一个成年人担任的角色,所有角色全部由大小手儿童剧团的学员们出任,这与目前市场上传统的侧重服化道、由成年人担任儿童剧角色的“成人扮演式”儿童剧、套头戏有本质的区别,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由儿童出演的纯粹儿童剧。

在舞台最终呈现上,本次剧目大胆借鉴和引入先锋剧以及实验剧的表现形式,不再依托繁复精美的服装及道具,尽量弱化通过服化道来表现角色的倚仗。在统一的简单服饰之下,虚拟、抽象化的点缀,更需要通过演员们饱满而富有个性的舞台表现张力,来塑造和传达角色特征,形成迥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这对少儿演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的需求下,这个挑战将更能体现剧中演员对台词、角色塑造的深刻理解和即时表现能力。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以传统故事承载少儿艺术教育的创新探索。

本剧的创编,在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之上,进行了重新创作,让整个故事融入了传统熟悉的哪吒、太乙真人、龙王等角色,同时也以一种新的内容及形象呈现于大众面前,刻画了一个调皮、叛逆而富有担当、勇于改过的少年哪吒,能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在观剧的过程中,跟着故事的过程,一起思考,一起体验,感受传承民族文化中优良传世的精神,树立良好的人物榜样。

本剧创编、导演均由佛山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黄宁老师担任。黄宁老师从事戏剧表演、戏剧教育工作24年,不仅有丰富的舞台剧演出、影视剧编剧、导演经验,更在戏剧教育方面,对少儿教育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凭借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剧中出演的少儿演员,均为跟随黄老师经历戏剧教育课程多年打磨的学员,在扎实的戏剧教育基础学习之后,最终在戏剧表演的舞台上,才能呈现出自然大方、饱满并具备感染力的人物表现。
简约下的舞美呈现:应用舞美技术呈现出故事“写实与写意”的情境融合。

作为一部面向少年儿童的作品,本剧目在排练及策划构思时,就考虑根据剧情的需求,如何配合体现剧目特点与特色,将其打造得简约又具备戏剧舞台的艺术美感。
本剧在场景道具的应用上,尽量的简约,所有的道具置景,都以“画龙点睛”为原则,体现必要布景,去除繁杂的装点。在此基础上,在天幕背景、舞台灯光上,投入创新构思,在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专家吕玉杰老师的指导下,用精心设计的灯光氛围,映衬营造出多个剧目所需的环境,结合融入的多媒体技术,利用景片和灯光组合变化的效果,完整呈现出实验剧、先锋剧前卫、新潮、富于抽象表达而又不脱离传统意味的舞台美感,达到了“写实与写意”、“剧情与角色情绪”的审美融合。


本次原创儿童剧《哪吒》的目标,不是为了纯粹的演出而表演,而是通过剧目及舞台的实践,侧重探索一个结合少儿戏剧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及舞台表演相结合的、新的少儿戏剧教育模式,旨在体现经少儿戏剧教育对于少儿艺术审美以及综合核心素养、美育教育成果的实践与检验。后续,栏目也将持续推出系列原创剧目,每部剧都是独立的戏剧故事,并在剧中着力呈现孩子们独立自然、大方专业的表达与舞台表现力、饱满立体角色人物的打造能力,强化戏剧教育的最终成果。
戏剧作为最好的艺术载体,《凤飞梦想》剧场也将美育贯穿始终。以美育人,打破长期以来“唯分数论”的教育依赖,为孩子的未来,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与艺术突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包含内容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对保障。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