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从3月20日(周日)19时起由封闭管理进入准封闭管理
发布时间:2022-03-22 18:34:09 | 来源:人民日报
根据市教育系统最新疫情防控要求,为阻断疫情扩散,确保校园、师生安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将于3月20日(周日)19时起进入准封闭式管理,结束时间另行通知。准封闭管理期间,师生员工不得跨校区流动,所有班车停驶。
3月2日20:20,“所有人员,带上生活必需品,立刻返校到岗待命!”
隔离、暂停、封控……一时之间,校园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平日里热闹的校园变成了大白“冲锋陷阵”、志愿者往返穿梭、保安大叔日夜巡逻、保洁阿姨反复消杀的“战场”……
快!7218名师生火速集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迅速成立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红同志任组长的嘉定校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嘉定校区各条战线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要领导的全程指导下,按照“应召尽召、应回尽回”的原则,7218名师生在2小时内全部集结完成。这是一场全员战“疫”的攻坚战,我们都是“战士”!

嘉定校区深夜集结
快速转运密接、次密接人员。3月6日,嘉定校区全员核酸发现一例异常。指挥部第一时间联系疾控部门迅速完成密接、次密接人员的闭环转运、流调、终末消杀等相关工作。3月9日,“上海发布”公布其为无症状感染者;3月12日,市卫健委通报在隔离管控中发现57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涉及嘉定校区3例无症状感染者,校园防控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严峻。悉尼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李双、文学院党委书记吴仲钢主动请缨分别带队奔赴校外隔离点,顺利完成转运工作。
悉尼工商学院辅导员唐玲义无反顾,带队转运密接人员,“即使再渺小,力量再薄弱,也要努力为我的学生扛住事。”正是秉着这样的毅力与坚守,唐玲迅速克服了隔离点条件艰苦、协调难度大的困难,通过心理疏导、谈心谈话、制作《加油!我们在春天等你!》小视频等,安抚了学生情绪,坚定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得知转运任务后,悉尼工商学院辅导员尹春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员范泽明第一时间加入 “战队”,化身大白,和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 11个小时,顺利完成封控楼栋学生的转运工作。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宗琪作为志愿团队中拥有封控区工作经验的成员之一,在到达校外隔离点后,迅速帮助建立“三区两通道”,培训15名成员穿脱防护服,规范送餐、垃圾清运、环境消杀流程。用行动践行着“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的工作誓言。

悉尼工商学院辅导员唐玲、尹春艳在封控宿舍楼栋参与管理和转运工作

微电子学院辅导员宗琪进驻校外隔离点送餐
快速组建党员先锋队。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党员积极向所在党组织主动请缨,递交“请战书”,两分钟填报59人,五分钟填报突破百人,彰显了党员冲锋在前的战疫本色。
学校迅速成立专班,驰援嘉定校区,统筹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聚焦重点人群、重要阵地,组建了94个党员先锋队,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有力有效夯实了疫情防控的红色战斗堡垒。“我们不上谁先上”,“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我”,微电子学院研究生党员吴马佳奇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校本部机关干部曹俊、卢欣、庄琰、余丽娜、隋宁,学生工作系统教师周轶、马亮、冯玉鑫、徐群、张旭、朱启宽、韩梦媛、艾克拜·尔肯、张杰、卜敏、陈安琪、亢凯,心理中心教师张逸哲,研究生导师廖浩岚、胡涛……从宝山校区转战嘉定校区,迅速凝聚起防“疫”前沿的“硬核”力量。文学院辅导员张旭表示,作为党员,冲锋在抗疫一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以实际行动最大限度地守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校党委书记成旦红率队驰援嘉定校区,与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医疗团队合影

微电子学院学生党员服务队

校本部支援嘉定校区同志组成的进楼“大白”团队
严!严防死守三道门
严守校园“大门”。迅速稳点控面,组织43人的保卫队伍、90名志愿者,分7个巡逻队,加强操场、广场、草坪等面上巡逻,聚焦食堂、教育超市、宿舍等重点部位的点上管控,把疫情防控工作延伸至最小防控单元,切实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坚决守好校园安全的第一屏障。第一时间控点堵源。全面梳理排查可能影响校区疫情防控的隐患,严控外卖、快递进校园,对校园环境开展全方位、地毯式消杀,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疫情防控风险。及时掌握各种动态,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保卫人员查补校区周边漏洞

保卫人员夜间巡逻
紧盯网络“阀门”。校区指挥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嘉定校区疫情防控最新消息发布机制、手机短信点对点的精准推送机制,加大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党委研工部持续开展多维度、立体化、矩阵式宣传,悉尼工商学院、微电子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公寓办等院系、部门持续推出“战疫进行时”正能量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校外隔离点组织云端思政课,把疫情防控转化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爱校荣校的思政课堂,学生备受鼓舞,反响积极。
牢守网格“小门”。绘制校区战“疫”网格图,将校区划分成4大片区,45个“阵地”,通过线上登记与线下“扫楼”同步结合的方式,构建起覆盖64个楼长、116个层长、1819个寝室长的楼幢网格化管理网络,做到人人在网、人人享网、事事达网、件件落定,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为全面精准守好网格“小门”奠定扎实基础。作为网格管理的一线“战士”,辅导员方书丹、郭苏稼、孟俊行、王少飞、孙维、张宏平、王月蓉、万星佑、蓝梓桀等发出铿锵誓言,“我们必须以最迅速、最果断、最有效的行动,确保防控措施执行到位、落地见效。”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辅导员郭苏稼深夜做配餐记录
细!我们24小时在线
疫情防控来不得半点马虎。“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两个绝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校长、嘉定校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明红时常挂在嘴上、放在心上的工作要求。必须把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要求贯穿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过程,坚决杜绝“大概、也许、差不多”的马虎态度与侥幸心理,切实做到“事交我办请放心”。

吴明红副校长在党政办副主任、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郭纯生,悉尼工商学院院长吕康娟等同志陪同下查看防疫物资筹备情况
12轮8万多人次的核酸检测,是嘉定校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的大事。为组织好每一次核酸检测,校区疾控组牵头,综合组、学生组、物资组等10个工作组,精心组织、紧密联动,在信息办大力支持和志愿者的引导下,优化采样流程,分批次、分时段有序检测,确保在最快时间内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志愿者坚守岗位,校区师生主动配合,一条条等待核酸检测的队伍秩序井然。

有序组织核酸检测
服务师生需求,我们24小时在线。楼内学生人数统计,安全和卫生状况检查,每日一报和测温督促,公共部位巡查,突发状况应对,垃圾清运和楼内保洁......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任务显得更为繁重,杨增祥、张永芳、姜雪英、徐瑛等一批公寓人,信心满满为守护“嘉”园而战。
悉尼工商学院、微电子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分管书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等院系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地结对子、交朋友,把思政工作贯穿于疫情防控始终,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把抗疫实践转化为鲜活的思政大课堂,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建立“嘉事通”研究生信息快速收集、处置机制,收到留有联系方式的意见建议612条,均已逐一回复,有效回应了同学们关切。

悉尼工商学院、微电子学院学工团队进驻学生社区
8700个口罩、7100瓶泡腾片、2400斤橘子、1300斤香蕉……309、481、867、143、45、2、3357……管理学院辅导员刁雅钰看到数字就能倒背如流叫出每个群体的名字。每一串数字背后都凝结着刁雅钰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善于“绣花”的真功夫。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漏,一定要一起战斗!撑不下去的时候,看看胸前的党徽、发一面中国国旗,劲儿又回来了。
暖!爱生如子记心间
教授天团搬运工关怀暖。为保障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各院系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放大招”。17个院系教师志愿者全时段覆盖校区20余幢楼宇,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万小时。悉尼工商学院组织成立涵盖青年长江学者、教授、副教授、博士的22人教师志愿者服务队,穿上白色“战袍”,披挂上阵,不仅把盒饭、水果、酒精洗手液等防护物资送到学生手中之外,更与楼内的学生亲切交谈,嘘寒问暖,鼓励同学们保持乐观心态,继续努力学习。
微电子学院成立执行院长张建华教授任组长的抗疫物资保障组,深夜联动天马微电子筹集500多箱水果,教授古元冬、胡挺、曾锃、钟其泽、李浩源、董渊,副教授路秀真、刘成、辛涵申、任开琳、梁洁等纷纷撸起袖子为同学们送上防疫物资“硬通货”的同时,为解决学生科研困难出谋划策,为改善生活状态提供帮助,为改善心情提出建议。
给力支援行动暖。“我们都是上大人,母校还有什么困难,我们随时支援”。封控期间,嘉定校区共收到来自17个学院20余批次的社会资助。管理学院校友忻诚中第一时间协调各方力量向母校捐赠1950公斤香蕉、2250公斤粑粑柑、80箱自热米饭、600箱果汁。经济学院校友曹军、陈龙飞捐赠医用外科口罩累计17000只,中国建设银行上海第五支行捐赠牛奶600盒,面包1440包,自热米饭1080碗,火腿肠200袋。悉尼工商学院共接受到校友和社会捐赠总价值50万左右的防疫物资。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为坚持战“疫”的同学们带来了心灵的温暖和坚持的力量。面对隔离用房紧张的问题,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二话不说,第一时间提供隔离用房,上海政法学院还专门派驻优秀辅导员,全力做好隔离点服务保障工作。无微不至的暖心关怀,让隔离点师生充分感受到了兄弟高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深情厚谊。
后勤保障服务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日三餐成了后勤部门的头等大事。不仅要吃饱,还得要吃好。全体饮服人咬紧牙关,迎难而上。食堂工作人员在高强度的三餐打包服务上连轴转。站在窗口为师生服务的阿姨每天一站就是近7个小时。“这里就是我战斗的岗位,把饭做好就是我最大的责任。”封控期间,食堂累计提供打包餐食33万余份。

食堂工作人员打包餐食
为重点保障1-3号重点管控区域学生的用餐,校区专门增派14名大白志愿者入驻封控管理宿舍楼,提供订餐式菜单、厕所浴室定点消杀、三餐派送到室等服务,派发自热米饭、水果、饼干等物资4000余份、卫生用品700余份。

研究生志愿者团队在送餐
“保障一线师生的物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职责”。校区第一时间筹集医用外科口罩260000只、防护服8450套等各类防疫物资,建立防疫物资专管机制,确保防疫物资采购到位、调配到位、投放到位、储备到位,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为解决校内宿舍重点管控区域的学生洗澡问题,后勤保障部第一时间对宿舍进行改造,48小时内完成订货安装热水器20余台,让学生在隔离楼内也能安心洗澡。


后勤员工紧急改造宿舍并安装热水器

隔离期间,师生看病是个大问题。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主要领导首先部署将连花清瘟颗粒发放给师生。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主任带领医疗服务团赴嘉定校区支援,配合校医院苏等医生指导应急防控和紧急转运,与三个校外隔离点建立云咨询服务和应急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隔离点师生紧张情绪。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包含内容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对保障。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